|
核心技术浏览数:469次
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,预计2015年将超过100亿美元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技术行业报告预测,2007-2013年,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22%左右,这在全球大部分行业增长率不到5%的对比下实属罕见,然而生物识别技术不仅是现在的火热,在未来的十年内,市场需求仍将保持飞速增长,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50亿美元。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指纹、人脸、虹膜、声音等体表性生物识别技术,在各行业获得应用的同时,也分别暴露出一定的应用局限性,甚至严重的技术漏洞,例如,指纹识别技术存在的认假率高、容易复制、拒真率高、受外界环境影响大、拒绝注册率高等问题,2014年发生在河南省的高考替考事件,替考的“枪手”利用流传于网上的“指纹膜DIY教程”,将替考对象的指纹制成指纹膜,“枪手”就可利用“指纹膜”顺利通过高考指纹识别和身份认证系统,成功替考,暴露出指纹身份识别和认证技术现存的严重的安全漏洞;再者,如果一个在逃犯通过整容改变自己的相貌,那么对于海关、机场等公共场所的人脸识别安检措施,将如同虚设;此外,虹膜识别技术虽然准确率较高,但对盲人或眼疾患者却是无能为力,并且虹膜识别技术需要昂贵的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,成本高且不易大范围推广使用,在中国,虹膜识别技术推广较难,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该技术对黑眼睛识别非常困难;至于语音识别,当人们患上了感冒或咽炎,声音就会与平时出现较大反差,语音识别系统就会出现误判或无法识别。在国家、各行业对安全防范和信息安全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,对新一代生物识别和身份认证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,指静脉生物识别和身份认证技术应运而生。
|